详细内容

北京:220多项文物保护工程助力大运河文化传承发展

时间:2023-11-14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 罗鑫)全长82公里的大运河北京段,古迹丰富、人文荟萃,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印记。近年来,北京坚持保护第一,统筹做好大运河北京段沿线建筑遗迹和文物的保护修缮,实施文物保护工程220多项,让古老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

  这是记者从13日在北京举办的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开幕式·主论坛上获悉的。大运河北京段近年来取得的文博领域建设成果集中发布,围绕考古、文物保护、环境整治改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高质量文化供给等方面,亮出“成绩单”。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说,北京近年来在推动以“一轴三带”为骨架的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建设中,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

  据介绍,大运河沿线多个古建、遗址完成修缮,大运河文物保护再上新台阶。禄米仓仓廒文物建筑完成保护性修缮;万宁桥“减负”,全貌得到更好的展示;通州燃灯塔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项大运河沿线文物及重要考古发现列入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考古成果丰硕。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经过连续多年的发掘,主体建筑“田字房”建筑基址已全部揭露,“田字房”建筑共有33间。白浮泉遗址、万寿寺东路、路县故城遗址等,以考古发掘成果,深化了对大运河历史文化内涵的认知。

  环境整治改善大运河生态。白浮泉遗址完成腾退、非文物建筑拆除等工作,初步建成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什刹海环湖环境整治工程打造了环绕前海、西海的3公里环湖步道。大运河遗产段(通惠河段)沿线设置88处巡查监测点位和9处水体取样点,开展水质监测;全景VR相机、“文物e巡查”小程序等科技手段被应用于全段河道本体及环境风貌的专业记录工作,对河段病害进行勘察、监测以及数据收集。

  大运河沿线文化供给质量得到提升。大运河沿线博物馆、类博物馆数量有序增长,多家类博物馆正式挂牌开放;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将于今年年底面向公众开放;路县故城遗址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市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2024年面向社会开放。


责任编辑:刘映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北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