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以灯为媒书写高质量发展“民生答卷”

时间:2023-10-12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海上学府浙江海洋大学,煤油灯是校史文化符号,灯塔是标志性建筑。

  学校以灯为媒,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破局、围绕师生急难愁盼解题,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答卷”。

  点亮温暖之灯

  从“马上就办”到“办就办好”

  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灯光是维系学校精神的重要纽带。然而,10年高负荷运行之下,馆内灯具发黄发旧破损的情况越发明显。今年5月,在师生座谈会上,有学生代表提出“图书馆灯光不够亮,亟须改善”的需求。对此,校领导高度重视,督促“马上就办”。

  座谈会一结束,学校相关负责人就仔细检查了馆内各楼层的自习室、阅览室及修读空间。次日,图书馆组织各部室对全馆灯具进行了全面排查,共排查出不亮、发黄的灯具496盏,涉及筒灯、双头灯、壁灯等不同类型。后勤部门立即进行现场勘察,进一步完善修复计划,如对自习室不实用、不够亮的射灯,即使没损坏也进行批量更换。在前期全面更换各区域阅览桌损坏台灯的基础上,图书馆继续查漏补缺。

  短短一周内,学校完成了图书馆走廊大厅200盏9瓦铜灯、自习室100盏灯管的更换工作。其间,校办、纪检监察室、学生处等处室时刻关注整改进程。一个月内,学校对损坏的220盏书库及回廊双头射灯也进行了分批次更换,快速还给学生一个更明亮的图书馆。

  温暖之灯,传递情感。围绕师生需求发现并解决问题,增强了行动的“含金量”。

  守护指引之灯

  从谋篇布局到推动发展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鞭策师生以实际行动高质量回答“海大之问”。

  学校共从4个方面形成了43个调研课题及43份调研报告,其中校级调研报告9份、调研成果转化清单32项、建章立制15项,推动民生实事项目28项,成果显著。

  学校全面融入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成功举办中挪“世界海洋日”学术研讨会、2023年科技活动周等系列活动;牵头组建舟山渔业育种育苗科创中心,加快渔业种质资源库建设;强力推进嵊泗贻贝和平阳大黄鱼等国家级科技小院建设,助力海岛乡村振兴;积极推动“东海渔业资源一体化修复与海洋牧场构建技术”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在“海洋牧场”、海洋污染治理等议题上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8项;聚焦种质资源研发、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东海“蓝色粮仓”建设、海岛共富行动等主题,同步推动新时代“山海协作”。学校还联合岭南师范学院、大连大学和相关涉海高校组建成立了“全国海岛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联盟”,推动海岛教育和区域发展双向赋能。

  学校实施“雄心计划”——做强科研创新能力,“初心计划”——做好人才培养,“舒心计划”——做优服务质量;完善包含“分析研判”“清单管理”“闭环管理”“晾晒销号”“复盘工作”和“专项工作进度汇报”的“5+1”党建工作机制;组建成立海洋战略科技研究院、一流强港研究中心、蓝碳研究中心等跨学科研究平台,将办学资源整合列入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重要议题;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查出问题133个,制定整改措施133项,形成管长远、固根本制度成果12项。

  亮出灯塔信号

  从反馈速度到执行力度

  围绕师生的“急难愁盼”问题,学校共梳理“教师发展环境”“学生学习就业”“基层工作环境”等问题39个,推动民生实事项目28项。

  具体包括,探索形成考研、就业、创业“三个帮扶”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带队走访用人单位163次,新增招聘计划611人,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稳步上升。推行每周“无会日”,切实为教师减负。4个工作日之内解决教师休息室问题,将图书馆一楼咖啡吧改造成可同时容纳50余人休息、备课、阅览的教师课间休息室。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重点问题,在整改中日见成效。

  “人下去、事解决”,体现了“海大速度、马上就办”的担当。

  (作者单位系浙江海洋大学)

  《中国教育报》2023年10月09日第6版版名:高教周刊·探索

  作者:吴高峰王鸳珍


责任编辑:卓凡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北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