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智慧农业促发展 乡村产业更兴旺——山西 晋中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4-08-02      来源:晋中日报     
    ①

       文 / 记者 张凯鹏 图 / 记者 杨洋

       智能温室大棚里,一棵棵蔬菜加速生长;有机旱作标准化示范区内,一株株玉米长势旺盛……今年以来,晋中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因地制宜将科技创新运用到乡村振兴全过程各领域,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大力推动科技赋能县域经济发展,推广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

科技助农保丰收

       盛夏时节,记者驱车行驶在寿阳县乡野间,目之所及,是一片片笔直、碧绿的玉米。作为典型的雨养农业和有机旱作农业区,今年寿阳县遭遇20年未遇的干旱气候,旱地玉米的长势受到一定影响,个别地势较高坡地的玉米,株高不是太理想。然而,令人欣喜的是,当记者来到几个有机旱作现代农业示范园时,却是另一番景象:集中连片的玉米株高叶绿、苗壮植密、长势旺盛。

       在寿阳县景尚乡贾豹村的有机旱作玉米种植示范区,由于这里是水肥一体化灌溉示范区,所以,玉米的长势比旱地玉米要好得多。

       记者在地头看到,水肥一体化设备非常醒目。一个可存500立方米水的银色储水仓旁,是一间安放着3种不同有机肥储箱的小房子,通过输水管道和发电设备将有机肥按时、定量地施用到田地里。百米开外,一组检测设备正在运作,根据检测到的相应数据确定是否给玉米灌溉、何时灌、按什么比例灌。

       这片玉米地位于寿阳旱作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附近,水肥一体灌溉技术正是在该研究站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的。

       而在位于寿阳县朝阳镇胜利村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禾公司)的有机旱作标准化示范区,又是另一番情景。一片400亩的集中连片玉米种植示范区,玉米长势不亚于景尚乡贾豹村玉米种植示范区,但这里的玉米是纯粹的旱作玉米,一滴水也未曾浇灌过。

      这一切得益于嘉禾公司独创的旱作玉米深松密植耕作技术。

       一样的土壤、一样的干旱,却是完全不同的长势。科技在玉米种植方面的重要性再次显现出来。自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许多管用、实用、好用的抗旱节水有机旱作种植技术,正在寿阳县大面积推广实践,为确保秋粮丰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技引领强产业

       位于祁县昌源河畔的山西昌源河畔农副产品开发科技有限公司,有着全市最先进的果蔬智能分拣系统。

       日前,记者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负责人闫俊指着果蔬智能分拣系统向记者介绍说,智能分拣系统每年可分拣6500万斤果蔬。最为关键的是,探头可精准检测出水果的含糖量,以及“霉心病”。

       山西昌源河畔农副产品开发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酥梨生产、销售、贮藏等业务。20间自动冷鲜库,1200吨的库存容量,使得当地仓储保鲜能力、商品化处理能力明显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斥资100万元打造的“祁县酥梨数据中心平台”,实现了产品追溯。

     “有了科技企业的加持,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产销对接更加顺畅,水果腐烂、乱堆乱放现象减少,杜绝了对空气的污染和病虫害的传播。”在祁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果蔬站站长卢海波看来,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当地酥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赋能,产业精进。眼下,祁县投资6500万元,整合8万亩酥梨种植基地,高标准打造市级酥梨专业镇;积极推进富硒酥梨基地建设,可提价20%,新增产值1.7亿元;探索酥梨落果、剩果酿造白兰地,经发酵后每斤售价可达500余元,已向如燕酒庄提供50吨酥梨进行试生产。

       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来,祁县积极推动农业精深加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发展。比如,该县持续推进总投资9300万元的凯盛畜产品项目,现已完成投资4800万元;推广大豆玉米套种1.51万亩;实施400亩覆膜早播、膜下滴灌试点试验;打造两万亩试验基地,探索推广玉米“品字型宽窄行”密植、“探墒沟播”等有机抗旱新技术,推动有机旱作农业纵深发展。

科学种植“菜生金”

       夏风炽浪,万物华实。走进和顺县田润生态农场的双层连栋智能温室大棚内,只见绿油油的螺丝椒水灵鲜嫩、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紫亮亮的茄子长势喜人,整个大棚里弥漫着蔬菜的清香,让人垂涎欲滴,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购买。

      “我们这里通过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精准调控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再加上技术人员的精心管护,实现了彩色小西红柿、黄皮尖椒、密刺黄瓜、水果黄瓜、黑圆茄等蔬菜的高品质种植。”田润生态农场技术二组组长任俊礼介绍,“科学种植管护,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传播,使产品更加优质。”

       作为和顺县的特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为带动周边村更多群众增收,田润生态农场采用“基地+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投资分红等方式,为松烟镇带来130余万元的收益,实现了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和企业发展的共赢局面。

       今年以来,和顺县田润生态农场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过程中,依托松烟镇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秉持绿色、生态、环保的经营理念,积极培育以蔬菜种植为核心,探索集育苗、育种、研发于一体的发展模式,逐步搭建起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和顺县田润生态农场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撬动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为和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科技赋能,助力发展。从“人扛牛拉”到“机器耕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加速转变,在晋中大地,科技创新正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①寿阳县景尚乡贾豹村

      ②和顺县田润生态农场

      ③祁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果蔬站

      ④寿阳县嘉禾公司有机旱作标准化示范区


责任编辑:卫志雄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北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