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薪火相传延安志 青春续写中国梦

山西工学院2024年暑期“红韵延安·青年传承”实践团纪实

时间:2024-08-23      来源:中北新闻网     


640.webp.jpg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革命精神的圣地,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中国的大西北。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8月8日,山西工学院“红韵延安·青年传承”实践团前往陕西省延安市开展为期8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640.webp (1).jpg

  01寻访红色足迹传承延安精神


  红史在心,红心向党。实践团陆续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文艺纪念馆、梁家河知青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等16处革命旧址。通过对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等有历史意义的红色革命胜地的实地参观调研,成员们共同回顾老一辈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追忆伟大的革命精神,一同将红色精神传递下去。队员们重温了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记忆,感受到革命英雄曾经生活之艰苦,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640.webp (4).jpg

640.webp (5).jpg

640.webp (6).jpg


  02投身专题课堂筑牢信仰之基


  在王家坪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冉春嫚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专题教学:领袖家风故事——毛泽东与毛岸英特殊父子情。在革命烽火中,父子并肩作战,共同追求理想。通过冉老师的引导,实践团成员备受鼓舞,更深刻地铭记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从而激发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实践团成员为现场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21支实践团师生分享了感悟,他提到在延安时期,党的领袖群体不仅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更是红色家风的承担者和践行者。西安交通大学张振教授为全体实践队员开展专题讲座《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寄语》,实践团成员仔细聆听,并表示将从自身出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传承延安精神,为建设更加现代化的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03座谈交流拓思路互学互鉴促未来


  山西工学院“红韵延安•青年传承”实践团与南京邮电大学“延梦”宣讲团共同开展了延安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经验分享交流会。两队实践队员通过舞蹈、朗诵、红歌演唱等多种形式将实践成果进行转化和展示,并分享了在延安的实践经历与心得体会,同时两支实践团带队老师就学生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未来,两校将继续保持合作与交流,共同为弘扬红色精神贡献青春力量。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04青春直播助农赋能乡村振兴


  实践团化身产品推荐员在团中央延安教育基地开展“青耘中国·秋收硕果”直播助农专场活动,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延绵沟壑的黄土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助农直播活动拉开帷幕,实践团主播们详细介绍了包括狗头枣、苹果脆片、小米煎饼、小米麻花以及小米酥在内的七种梁家河特色农产品。实践团成员用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生动地介绍着每一款农产品,用镜头捕捉每一个细节,让观众仿佛亲临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主播太棒了”“支持山西工学院”弹幕接连不断,直播间的热度持续攀升,受到观众们的热烈响应和一致好评。本次“青耘中国•秋收硕果”直播助农活动不仅为乡村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今后山西工学院将以此次结对帮扶为契机,深化校地合作,将高校智慧融入乡村,实现同频共振、共促振兴,以青年力量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05重温红色经典唱响时代赞歌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这首耳熟能详的《南泥湾》歌颂的正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段艰苦奋斗的难忘岁月。实践队走进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纪念馆,馆内陈列的珍贵历史文物和生动详实的图片资料,展示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光辉历程,在这片曾经被革命先辈们亲手开垦的土地上,队员们切实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队员们用歌声、舞蹈与朗诵等实际行动诠释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让红色情怀生根发芽。1939年,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庆祝会上,鲁艺师生首次演唱《黄河大合唱》,全民族的抗战怒吼更加强劲地传遍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亲临这片故土,现场同学在带班老师的组织下筹备起这场大合唱,实践团成员踊跃参与,情感充沛的朗诵将大家一下带回了那个风暴和烈火交织的年代。实践团师生在此共同唱响了这首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纪念碑式的音乐史诗,恢弘的乐章、雄浑磅礴的旋律响彻现场,歌声中激扬希望和力量,旋律里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06重走劳动山路踏访知青足迹


  为学习弘扬延安精神和梁家河精神,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情怀,重温上山下乡的知青岁月,实践团来到了延安梁家河旧址和甄家湾古村参观学习。梁家河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是陕北典型的传统农耕式小村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在梁家河村史馆和知青故居中,队员们随着讲解员的叙述,逐渐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川奋斗七年内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纷纷表示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肯吃苦、不怕苦的奋斗精神,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用更充分的勇气、更坚强的毅力迎接更艰巨的全新挑战。走进甄家湾村,窑洞、院墙、石板路依次排开,古村静静躺在时光里,让人体味岁月静好,倾听历史变迁。这里不仅是一座古老的村落,更是承载着无数故事和记忆的地方。实践团成员在骄阳下调研经济新业态,与村民们共话家常,听他们笑着娓娓道来甄家湾的变迁,讲述着他们越来越好的日子。从谈话中,实践队员们深刻了解到乡村振兴战略带给甄家湾的变化,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并将所学所感转化为学习实践的动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07 续红寻遗赤心筑梦


  实践团秉承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和非遗文化的初心,在延安红街开展了一场“邂逅非遗传承文化”实践活动。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宁和郭伟琴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分别体验了剪纸艺术的细腻、熏画的神秘以及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在实践中学习延安精神的内涵,感受着融入红街浓厚红色文化氛围的那份自豪感,领略着红街红色文化与商旅相结合的“红色+商业”的发展模式。通过此次非遗体验,队员们不仅感悟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更在心中播下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种子。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08走访问卷调查知晓村情民意


  此外,为深入群众、了解大众对延安精神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的情况,实践团深入街头,实地走访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实践队员共发放并收回262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延安红色文化有超80%的人比较了解,他们通过多个红色旅游景点进一步加深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同时,被调查者肯定了延安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其中有超96%的人认为参观延安红色文化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感等有重要作用,并对当代社会的政治信仰、工作态度、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具有启示意义。百闻不如一“践”,实地走访调研不仅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了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和使命,也将这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了更多人,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年中薪火相传。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实践团代表学校顺利与团中央延安教育基地签约,成为2024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新一批合作高校,对之后共同探索红色资源育人方面提供新路径、新方法。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南泥湾、杨家岭、王家坪……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翻开“这本读不完的书”,延安精神从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共参与了16个实地教学点、1次专题教学、4次情景教学、5场专题交流活动、进行了260次调查访谈,10次诗词朗诵,完成了85篇学习心得体会……实践团16名师生历时8天交出满意答卷并收到了基地的感谢信,在实践中上好“大思政课”,将延安精神永续传承!“红韵延安•青年传承”实践团将不断学习,在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讲好革命故事,在实践中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你要写延安,就不能只写延安,


  要写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信念如磐。


  宝塔山下,


  革命火种燎原起,


  延河水畔,


  英雄儿女志如钢。


  要写那黄土高原的辽阔,


  枣园的风,


  吹过历史的沧桑。


  窑洞里的灯火,


  照亮前行的路,


  领袖的足迹,


  深深扎根这片土壤。


  要写那军民鱼水的情深,


  小米加步枪,


  共筑铜墙铁壁。


  南泥湾的歌声,


  响彻云霄外,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传奇扬。


  要写那文艺的春天,


  鲁艺的星光,


  照亮了文化的荒原。


  《白毛女》的悲歌,


  唤醒沉睡的灵魂,


  《黄河大合唱》,


  激荡着民族的热血与尊严。


  要写那非遗的瑰宝,


  延安的沃土,


  孕育了艺术的根与魂。


  安塞腰鼓的震撼,


  敲响了黄土高原的激昂,


  熏画里的故事,


  诉说着过往的温暖与沧桑。


  要写那学习的热潮,


  抗大的精神,


  激励着青年才俊。


  理论联系实际,


  知识改变命运,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智慧与勇气并存。


  要写那奋斗的青春,


  梁家河的足迹,


  铭记着青年的梦与追。


  田间地头的汗水,


  浇灌了希望的田野,


  艰苦朴素的生活,


  铸就了坚韧不拔的品格。


  要写那胜利的曙光,


  从延安出发,


  走向全国解放。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延安精神,


  永远是我们前行的力量。


  你要写延安,


  就不能只写延安,


  要写那历史的厚重,


  文化的灿烂。


  更要写那精神的光芒,


  穿越时空的界限,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红色基因代代传,


  延安精神永放光,


  在这片热土上,


  我们共同书写新的华章!


  ——《写延安》


  “红韵延安·青年传承”实践团原创诗歌


(陈学萍  指导老师王攀峰  郭珍贞供稿)

责任编辑:刘政阳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北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