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嘉定区:从优到精,嘉定农业农村驶入振兴发展快车道
时间:2024-01-03
1993年4月10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标志着嘉定撤县建区工作顺利完成。过去三十年间,全区上下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和撤县建区的双重机遇,沐浴着新时代春风,“嘉”速蝶变、奋楫争先,以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加速从市郊“卫星城”向现代化新型城市迈进,谱写了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2023年12月20日起,嘉定融媒体中心推出“我嘉三十年”系列报道,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多维度展现嘉定区过去三十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和取得的卓越成就。 三十年来,从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嘉定敢闯敢试,在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各方面不断开花结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立“高优高”农业示范区,农业走向现代化 1994年,嘉定区五大“高优高”农业示范区建立,分别为娄塘特色米生产示范区、朱家桥惠农肉鸽联合体示范区、安亭观光果园示范区、戬浜三特生产示范区以及华亭徐行农业局联合示范区5个区域。 1994年,嘉定建设五大“高优高”示范区 “为了解决水稻机械化收割的问题,我们在1997年引进了日本‘久保田’水稻收割机。”嘉定区农机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龚智峰回忆,“这些机器每小时收割4亩以上,而人工只能收割1亩左右,收割效率取得了质的飞跃。”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1997年,嘉定粮食单产从1978年的365公斤提高到542公斤。自此,嘉定农业开始了现代化的探索实践。 科技的发展让嘉定粮食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高水平粮田在外冈、华亭等地不断涌现。 2016年,嘉定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6%以上。2020年,嘉定外冈又率先在全市试点水稻“耕种管收”四个环节的全程无人化作业,即无人农场。从两年前试点300亩,到今年年底4086亩,无人农场实现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农业效率的提升,解开了农业生产力短缺的桎梏。 无人农场 “无人操作为水稻收割提供了标准化,让我们在管理、作业各方面更便捷。”外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波说。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强的同时,嘉定也在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力争做好农民富的大文章。近年来,传统的牛、鸡、鸭等养殖业逐年减少,随之而起的是特色农业的兴旺,马陆的葡萄、华亭的哈密瓜、嘉定工业区的草莓……从技术革新再到品牌引领,一大批种植户因此富了起来。 文兴葡萄园艺场工作人员叶雨婷介绍,在葡萄种植上,从一开始的“靠人靠天”,到现在运用现代化绿色防控技术,不但减少了化肥的使用,还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口感品质。“经过多年摸索,我们种植户收入翻了几倍,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从原来的4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亩,产品也深受市场欢迎。”叶雨婷说。 马陆葡萄 进入21世纪后,嘉定农村面貌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喜人变化,一个个美丽乡村破茧而出。 2006年,华亭镇毛桥村启动农宅一期改造工程,在保留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整修民房立面、修筑道路、美化绿化……村落大变样,毛桥村也由此成功入选全国3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嘉定持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很快就涌现出北管村、联一村等一批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今年底,位于联一村的“乡悦华亭”康养中心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乡村农旅品质。“‘乡悦华亭’项目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等方式,着力打造融美丽乡村、现代农业、主题农旅、乡居颐养于一体的‘农旅田园综合体’。”华亭镇联一村党总支书记吴铭昊说,项目能够让乡村沉睡资源变成农民致富和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在带动村民就业的同时,也让一部分村民可以通过房屋的出租来增加收入。 乡悦华亭 近年来,嘉定还建成了沥江生态园、嘉北郊野公园等农旅结合的网红打卡地,各休闲农业点的游客接待量从2017年的150万人次增加到了2023年的220万人次,嘉定农业旅游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下阶段,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嘉定将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上走在前、作表率,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更多嘉定经验。(周玉林) 责任编辑:刘映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北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