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晋中榆次区:古村外的新村事
时间:2024-08-17
8月,正值汛期。在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后沟村,雨水顺着贯通后沟古村的排水系统汇入龙门河,河面逐渐变宽。比起往年,龙门河的水量还不甚丰沛,气候干旱,对庄稼的生长也有影响,但这里的老百姓已经不再靠天吃饭。 望着承载着祖祖辈辈记忆的龙门河,后沟村党支部书记范利军说:“古村里建起了景区,古村外建成了新村,古村人搬到了新村里,古村的文化保护和文旅开发就做得更好了。” 后沟古村景区 通过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后沟古村焕新颜,新村也蹚出发展路。现在,后沟村老百姓的收入结构日趋多元,通过土地流转、场地租赁、景区分红、旅游服务等渠道,2023年后沟村人均收入达到了22984元。 走进后沟古村,这座保存完整的黄土旱塬农耕文明古村落以其厚重的人文底蕴展现着北方独具风情的民俗文化。漫步其间,古庙、古碑、古树、古宅尽显农耕古韵,现代化的村史展览馆、新颖别致的民宿、引人入胜的非遗工坊和完备的旅游服务相得益彰,带给游客多样化的“慢旅游”体验。 建在窑洞中的村史展览馆 顺着流水潺潺的龙门河,沿着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便走出了古村。古村外,新村气象万千。82套乡村别墅令人眼前一亮,村内水、电、暖、气一应俱全,党群服务中心、农业生产用房、日间照料中心等配套设施为村民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风景如诗似画,户户和乐安康,这里的生活令人向往。 后沟新村 一手抓古村保护,一手抓新村发展,后沟村走出了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之路。通过集中流转土地,规划建设现代拱棚示范园,实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拓宽老百姓的增收渠道。同时,持续壮大小白梨、黑叶枣等特色产业,推动建成后沟村“小白梨地标农产品”核心产区,因地制宜探索出乡村振兴的“实践密码”。 即将成熟的榆次地标农产品小白梨 古村里自有古村景。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表演吸引了游客驻足观看,农耕文明体验让景区的文化互动更加丰富,窑洞里布置精巧的红色记忆展趣味十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制作、展示木版年画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前来研学的学生沉浸式感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魅力,带火“研学经济”,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活力。 后沟古村“二龙戏珠”表演 新村里还有新村事。“一站式”的便民服务送到了村民“家门口”,让村民可以“办事不出村”;积分制管理、美丽庭院评选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做到了“矛盾不出村”;村党委统筹协调村民在后沟古村景区当导游、开办农家乐,实现了“就业不出村”。在这里,创新的“网格化+积分制”管理模式,让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后沟新村美丽庭院 保护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是关键。赓续乡土文脉、守护文化遗产、发展乡村产业、加强乡村治理,才能让传统村落在新时代焕发灿烂光彩。 “这几年,后沟古村的保护性开发有了质的提升,年接待游客量也突破了20万人次。”范利军忙活着村里的大事小事,继续筹谋着发展的新路子,“我们将继续同专业的文旅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持续更新设计与管理理念,实现景区建设和文旅服务‘阶梯式’上升,真正把古村守护好,把新村的事办好,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郝赫) 责任编辑:刘政阳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北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