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清徐县:小县城的大文章
时间:2024-05-22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近年来,太原市清徐县抢抓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窗口期,和国家级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政策机遇期,聚焦贯彻落实党中央、山西省委、太原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城镇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清徐县立足作为山西中部城市群“中心城”和太原“卫星城”的定位,紧紧围绕“五年进百强”战略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产城联动、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高质量建设“精致清徐”“实力清徐”“活力清徐”“美丽清徐”“幸福清徐”。 “精致清徐”更有方向。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在规划设计上做文章,清徐把规划作为顶层设计,作为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邀请同济等知名规划团队,结合清徐实际,高起点编制城市建设规划、文旅规划、互联网规划、乡村振兴规划、产业保护规划、生态修复发展规划等规划体系,制定《清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清徐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等,确定发展定位,提出了构建以汾河为界,河东河西为两翼,河东的徐沟、孟封,河西的县城和开发区为“四中心”的“一体两翼四中心”城镇化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示范先行区,让“精致清徐”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实力清徐”蕴含底气。全面实施清源水城、南部新城、北部康养新城、职教大学城“四城战略”,重点聚焦开发区、产业链、专业镇建设,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开发区做大做强的发展模式。坚持县级领导包联推进、调度例会集体推进等常态化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精心打造了以清徐经济开发区、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区、通航产业园等为主体的园区经济,加快构建体现清徐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发区成功入选全国20个“十四五”时期重点支持的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在全省一枝独秀,跻身全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近五年,清徐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6个,总投资额3066.36亿元,谋划项目882项,完成投资约457.87亿元,使“实力清徐”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底气。 “活力清徐”传递动力。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清徐将“强基固本搞建设、全面提升抓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精致清徐”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组建智慧城市运行中心,“智慧公交”“智慧城管”“孪生城市可视化”等项目建成投运;积极探索开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引入省市名校结对共建、合作办学,切实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深化县域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县级综合医院均达到二级水平,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成全民健身路径41条、围网篮球场8个、健身步道6条,基本形成“15分钟健身圈”;建成县、乡、村三级文化站点180个,全部免费开放;新建花篮公园、城北体育公园等公园8个,景观小游园、绿化片区30余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得以提升,蝶变中的“活力”清徐让百姓生活充满动力。 “美丽清徐”散发魅力。绿色是美丽宜居城市的最美底色。清徐坚持精美塑造,持续厚植城市底色,铁腕关停规范“散乱污”企业,淘汰取缔洗煤厂96家,54家加油站全部完成地下油罐双层罐治理及防渗改造,4.3米焦炉及热回收焦炉全部淘汰,减轻了环境负担,腾出了发展空间;持续推进以“一山一河两片区多廊道”为重点的重大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完成北城雨污水系统、东城雨污水系统建设,县城排水实现雨污分流;新改(扩)建人工湿地1002亩,蓄水面积达36.78万平方米,治理水土流失3.2万亩;累计创森造林10.3万亩,绿化通道15条,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373.86公顷,覆盖率达41.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05平方米,绿色生态成为清徐城市发展名片。一幅天蓝水清的美丽清徐画卷正徐徐展开,不断散发着独特魅力。 “幸福清徐”彰显品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清徐县厚植民生福祉,持续推进交通、能源、民生等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着力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弱项;不断完善住房保障,目前已实施改造社区老旧楼院77个,31.425万平方米,惠及群众2967户,全面完成1393户采煤沉陷搬迁安置工作;持续完善市政交通设施,新(改)建梗阳西街南延、清东街、美锦大街等市政道路102.87公里,实施完成梗阳西街北延工程、307国道市政化改造等连接市区市政道路工程;建成殡仪馆、西沟山公益性公墓和老年福利院,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同时,注重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市交通枢纽中心落户清徐,形成了城际公交、县域公交和县内公交三级服务体系,实行县域公交免费乘坐,城乡客运公交化率达到100%;完善农村路网,建成“四好农村路”273公里,改造户厕46247座,打造省、市美丽宜居示范村和人居环境示范村25个,一乡(镇)一策推行乡村环卫市场化运营,乡村环卫质量大幅提升,全县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群众精神面貌明显改善,幸福清徐焕发万千幸福气象,彰显幸福品质。(张凯凌) 责任编辑:刘映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北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