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繁花 青春绽放 —— 市校协同助力提升我市文旅“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4-05-24
十余年前,于一片旷野之中,山西大学城拔地而起;而今,这片极具活力、充满潜力、富有魅力的热土,校园、家园、公园、产业园、创业园共融共生,宜学、宜业、宜研、宜创、宜居、宜游百业焕新。 坐拥山西大学城的晋商故里,奇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星罗棋布,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震古烁今。行走在晋中,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举步皆是对历史的回望。 当熠熠青春与璀璨晋中撞个满怀,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时代方向,奠基城市长远发展,深入贯彻“156”战略举措,全面实施市校协同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在地方与高校目标相同、情感认同、发展协同中实现双向赋能、双向奔赴,让“大学牌”与“文旅牌”在互促互进中实现创新发展、协同发展。 今年1月6日,驻晋中21所高校不再紧闭校门,其校园以及校内的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艺术馆等综合性场馆向社会开放,此举在全省首开先河。 与之相呼应的是,我市推出“晋中是座大学城——周末Citywalk”线路,40余家A级旅游景区向驻地高校师生免首道门票,旅游直通车持续为师生、游客提供预约出行服务,引爆晋中文旅市场。 “这两项政策是拉近大学城和晋中市距离的重要途径,也是带动旅游市场繁荣的一个契机,借此能让大学城和晋中的距离走得更近,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晋中、爱上晋中、留在晋中,同时带动大学生在晋中就业、创业,把晋中建设成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超如是说。 城市与高校“同心共力”。 21所高校云集,34.6万师生汇聚,全省独一无二的资源高度集聚;平遥古城持续上榜全国5A级景区百强榜前十,央视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把灵石县推向全国,晋中文创产品首次进入央视春晚,晋中荣膺全省唯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荣誉,精彩在晋中处处绽放。 如何充分挖掘大学城这座宝藏,将强大的青年资源转化为城市文旅发展的优势,晋中一直在与高校深度融合、共同探索。 今年3月,我市市校协同创新发展·红崖峡谷杯导游讲解大赛举行,来自全市的导游员、讲解员、大学生三个组别共20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展开角逐。赛事精选出的100名获奖选手,接受全面的提升培训后,组建成为我市的百名金牌讲解员队伍。在高手对决、比拼实力的赛事中,他们充盈自我,阅读城市,宣传晋中。同时,“致青春·Z晋中”高校网红大赛正在火热报名中,高校师生通过自媒体平台,秀出在晋中大地的多彩生活,展示晋中的厚重历史、自然风光、城市烟火、百味生活、发展成就等。此举旨在提升师生对晋中的感知,打好晋中“大学牌”,使驻地高校师生爱上晋中、留在晋中、建设晋中。 助力市校协同创新发展的另一有效之举——“书咖·艺术里”首届创新创业设计大赛亦在紧张筹备中,活动将通过征稿、评选、转化等环节,为高校学生提供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为擦亮“晋中是座大学城”的城市名片作出积极贡献。 城市与高校“同题共答”。 为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文物资源和充沛的青年科创优势,市校在文旅、文艺、文物、文创、文博等方面深度合作,成绩斐然。 去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共青团晋中市委以在校大学生为重点对象,共同组织了“百人千处”文物保护与利用“青春兴晋”暑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11支社会实践团队就革命文物推介、非遗元素普及、文保工作宣传等展开实践,营造出了珍爱文物、传承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此外,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华信天下图书馆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市图书馆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校企馆三方合作,更好地为社会、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了更多空间。 市博物馆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山西传媒学院、晋中学院、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馆校合作机制,达成了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志愿服务等方面长期有效的协作机制,实现了双方的互通互联、互促互进。 今年,通过开展晋中大学生城市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已遴选出60名大学生作为城市形象大使,他们将成为推介晋中、宣传晋中的“青春代言人”。 一系列频繁密切且行之有效的探索,让晋中这座历史浸润的文化之城、人才奔涌的青春之城,从“晋中有座大学城”向“晋中是座大学城”进发。 城市与高校“同频共振”。 时光前行不舍昼夜,连接起过去和未来,一场城市与高校的双向奔赴,在理念的蜕变、路径的嬗变、效应的叠变下,迎来发展的“新质”变量。 晋商故里正青春,风华正茂恰少年。晋中还有更多的惊喜等待着师生去挖掘,去探寻晋商古韵的厚重,去品味这座城的文旅精彩,用美好的大学时光,读懂这座城、爱上这座城、成就这座城。(闫晓媛) 责任编辑:卫奎狮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北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坐着火车游新疆 乘着专列进西藏
下一篇:考古大门常打开,发掘工地“潮”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