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石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时间:2024-05-31
天蓝水碧,民之所盼;环境优良,民之所愿。今年以来,我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奋勇争先。市委书记常书铭指出,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群众意愿出发,抓住垃圾、污水、厕所“关键小事”,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共建干净、整洁、安全的美丽家园,做到百花齐放、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形神兼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灵石县作为全国重点产煤县,在输送大量能源的同时,工矿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影响着周边群众的生活。为彻底解决环境问题,灵石县通过综合治理,采用垃圾全域清洁直运模式,努力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走出一条具有灵石特色的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践路径。 日前,记者深入灵石县工矿区、乡村间,实地探访该县如何立足区域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大提升、大改善。 —— 题记
当下定决心整治矿区生态环境时,当农村违建被一一拆除时,当村庄垃圾不再落地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产生绵延不绝的涟漪,推动无数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让村民过上了干净和乐的好日子。这场从生产到生活、生态的嬗变在灵石乡村迤逦展开。 矿区变身“后花园” —— 靠管理 5月21日,暖风轻拂,站在位于灵石县交口乡的银源兴庆煤业有限公司矿区,脚下是柏油硬化的马路,一路向上,绿植茁壮成长,草坪上洒水喷头铆劲喷射,草尖上一颗颗晶莹的水珠调皮地滚动,好一幅初夏美景图! 矿区变身“后花园”,变化从何而来?近年来,灵石县高度重视厂矿扬尘污染问题,强化源头管控,重点对厂区、主干道、连接线、运输道路等区域进行硬化,配备清扫车、洒水车进行常态化保洁,做到车过不起尘、不留痕。规范运行洗车平台,所有工矿企业全部配备专业洗车平台、洗车槽等保洁设备,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所有进出运输车辆清洗到位,坚决杜绝运输车辆带泥上路和抛洒滴漏现象发生。一项项管理措施,不仅让当地的人居环境恢复了生机,也为企业管理明确了路径。 作为年产90万吨的煤炭企业,银源兴庆煤业有限公司全力守护脚下的土地和国家的资源,严格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量化目标任务,解决突出问题。在开采过程中,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机制,实现了煤炭从生产、运输、储存到地面的全封闭管理,做到采煤不见煤。 银源兴庆煤业有限公司副矿长王晓龙介绍,矿区先后投资500万元修建了4座全封闭煤棚,配套安装喷淋设施,堆存厂区物料;投资360万元对矿区主干道损毁地段进行挖补铺油硬化;投资30万元将洗车平台进行升级修复,确保所有进出运输车辆清洗到位;投资120万元购置两台洒水车、两台清扫车,成立环卫队和绿化队,清扫区域垃圾,管护绿化植被,保持环境卫生。 沿着矿区主干道一路上山便是停车场,职工的车辆都停放在这儿。“整治环境,我们真是下了大力气。矿区实行的是分区域、定责任、挂牌管理模式,车辆停放要编号入位规范管理;清扫车、洒水车每天常态化进行清扫保洁,做到车过不起尘、不留痕;生产区物料分类分区、划界限有序堆放,矿区闲置区域全部补植增绿,全力建设美丽矿区。”王晓龙说道。 聚焦矿区环境治理,灵石县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最管用的机制,全力开展好生产生活区域环境整治,有效改善矿区面貌,助力全域人居环境质量实现整体提升。 乡村气质大提升 —— 重内涵 “千万工程”对乡村的改造提升,不是简单地按照模板塑形、消弭乡村特色,而是紧扣乡村实际,不断凸显和放大乡村既有的文化内涵和功能价值,让乡村更具优势特色。 在风景秀丽的绵山脚下,坐落着一座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的古镇——静升镇。古镇紧邻景区王家大院,建筑群雄伟厚重、秀雅古朴,宽敞博大、曲径通幽。走进古镇西街,入口处古色古香的大戏台,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打卡。沿着石砖路向东,小广场上,合唱团倾情表演,游客们纷纷驻足观赏。“这次来灵石旅游,体验感非常好,从王家大院出来后,我们在西街品尝了许多美食,一路走来心情舒畅,环境整洁优美,真是不虚此行。”游客姜女士说道。 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灵石县持续加大静升古镇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功能恢复与活化利用程度,完善基础设施设备,使古镇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静升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庞鼎说:“我们将结合镇村实际,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除周边废弃的煤泥池、违建,移除病树、老树,移栽绿植美化绿化,让全镇保持干净整洁,吸引游客观光旅游。” 记者边走边看,来到了瑞兴厚民宿大门口,只见负责人邢元杰正在打扫门前的垃圾。作为古镇商户,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变化,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间,高兴地为记者当起了讲解员:“你看这街上,300米一个垃圾箱,入口处还高标准建设了公共卫生间,配置母婴室、开水间、第三卫生间,生产生活垃圾有专人运送,即满即清,街上一眼净、环境美,游客们赞不绝口,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至于自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更应该自觉主动地清扫,保持环境卫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可以说,“千万工程”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深刻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赋予了村民强烈的幸福感,开启了乡村振兴的序曲。 村镇面貌展新颜 —— 强整治 夏门镇梁家圪塔村位于灵石县城南8公里处的108国道上,南依汾河,与南同蒲铁路相望,交通便利,运输、餐饮、汽修等服务业在此集聚。然而,由于人流、车流量较大,加之管理不规范,造成了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既影响形象面貌,也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为了切实解决这个顽疾,夏门镇多次实地考察、综合研判,高标准建设了集车辆维修、洗车维护、汽车配件销售等为一体的梁家圪塔车辆综合服务区,实施了供热、供水、排污管网、道路硬化等工程,建成办公休息区、车辆维修区、商铺经营区以及危废处理间等功能室67间。目前,入驻商户19家,全部实行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 夏门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燕学杰告诉记者:“这个路段区域的环境情况,事关村民生活,事关县域形象,是环境综合整治的重中之重。服务区建成前,这里是一家洗煤厂,厂区关停后一直处于废弃状态,严重影响108国道夏门段梁家圪塔村的环境质量。选址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废旧厂区,进行全面整治美化,改善108国道周边路域环境,彻底扭转了过去‘脏乱差’的面貌,村民的出行也有了安全保障,幸福感、满意度节节攀升。”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灵石县坚持村庄环境、交通干线、河道水域三线并行,全面摸排了南峪线、三双线、夏木线等15条道路及沿线村庄的废弃倒塌建筑、煤泥池、垃圾池,形成任务清单,动员相关企业、农户主动认领问题,限期对废弃建筑进行拆除。针对部分农村,垃圾出门就倒、坡上乱倒等环境乱象,开展“垃圾不落地”试点建设,结合村民居住集中度、车辆通行条件以及垃圾中转站距离等实际情况,充分征求村民意见,探索形成了“村收集、村清运”“村收集、镇清运”“定点收集、统一清运”“外包第三方运营”的全域清洁直运模式。目前,“垃圾不落地”已在全县推广,村民环境治理参与度和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绿树成荫,人和景美。在灵石,“千万工程”点亮了一个个美丽乡村,灰旧脏乱的老样子逐渐转变为人们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新面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亮出了新彩。(晋中日报记者 杨星宇) 责任编辑:卫志雄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北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