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榆次有个老四年画铺
时间:2024-02-01
年画是春节的报春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技艺,反映了民族的传统观念,反映了人们的希望、理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但提起年画,人们想到的是,天津杨柳青和苏州桃花坞,岂不知,在榆次也有个老四年画铺。乍看署名“老四”,以为是个壮硕大叔,见了面,竟然是梳着长辫,笑靥如花的女子。 “我兄妹六个,我行四,以老四之名,醉心木版年画十余年……”她快人快语,指着一排排套色木版,如数家珍。老四,本名石庆英,退休前是晋中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心细如发,好学坚韧。十多年前,她和爱人到开封朱仙镇,看到老艺人刻的木版年画,一下子就爱上,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他们走访全国十多个年画产地,收集全国(含国外)各产地新老木版年画千余幅,梳理木版年画的发展沿革;与此同时,他们拜访全国30多位年画传承人,吸纳百家之长,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雕版印刷技艺;老四拜苏州桃花坞省级年画传承人叶保芬为师,学习掌握了木版年画传统制作全部流程,雕刻完成了百余块木版年画,代表作有《壁画九祯女》《和合如意》《财神》等。 学艺路上,爱人王林是老四的守护神。王林的父亲曾经是工艺美术大师,家传上对美术有些底蕴,在老四传承木版年画中,后勤保障,拓印外宣,一直鼎力支持。2017年,他们在榆次官道巷文化小镇,开设“老四年画铺”进行传播、推广木版年画。在拓印遇到难题时,是王林父亲留下的颜料帮了大忙。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也没想到,会走上非遗传承的匠人之路,体会到手艺人不容易,但有幸,一路遇到许多帮助我的专家学者和传承人……” 如今,老四将年画铺搬到家里,四五平米的阳台是她的工作间,一块块木版是她珍藏的宝贝,一大箱子的木屑记录了她的艰辛,手上磨出厚厚的老茧和划痕,是她的荣光。“刻板需要专注,手上要有功夫,更要用巧劲,被刀锋划伤是家常便饭。”眼前的老四,柔弱健谈,满面笑容,很难想象,她是如何征服一块块木板,雕刻出或细腻或粗犷的年画。 作为木版年画自由传承人,老四受邀参加过“苏州首届木版年画国际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研究院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和“第七届中国和顺牛郎织女文化节之非遗文化展”,与专家们近距离交流互动,对年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2017年起,先后在榆次、太原、平遥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年画公益宣传活动;在网上开设“学年画·赏年画”课程;帮助羊毫街小学建立“非遗木版年画工作室”;在高校举办庆祝建党百年“非遗进校园百幅木版年画”展…… 2023年初,老四入驻榆次新建街道华钜社区年画工作室,开展年画周活动,举办研学活动;2023年11月,老四参加省第七届工艺美术职业技能大赛,获“工艺美术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临近年关,为了赶制年画,她常常要忙到深夜。为了响应“让年画重回春节”号召,这几年她创意推出年画套印春联,年画书签等,受到专家认可,群众喜欢。网上和身边熟人的订单日渐增多,老四和爱人辛苦归辛苦,但心里乐开了花。 年画已不仅是节日装饰品,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艺术价值,是反映传统社会民俗文化生活的百科全书。专注认真的老四,对木版年画传承有着自己的思考。“未来,我将致力于向中小学生传授木版年画,让学生了解年画里的吉祥符号和图案寓意,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生发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周俊芳) 责任编辑:冀古陶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北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