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晋中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砥砺奋进结硕果 成就斐然亮点多

时间:2024-10-11      来源:晋中日报     


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新中国成立75年来,晋中市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规模总量持续扩大,发展实力日益增强,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转型升级有序推进,市场主体活力不断释放,有力地推动了晋中高质量发展。

规模实现跨越

总量持续扩大

现代服务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 新中国成立75年,是晋中市服务业快速成长的75年。1952至2023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从0.4亿元扩大到813.6亿元,总量从不足1亿元到十亿、百亿乃至八百亿,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千万元到百亿元的历史性跨越;按不变价计算,1952至2023年,服务业年均增速达9.1%,比GDP年均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

晋中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52年的20.3%上升到2023年的38.9%,提高了18.6个百分点,经济层次不断升级,实现由“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与工业并重主导”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前,服务业在波动中成长。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晋中市服务业运行趋势与经济整体趋势基本一致。1952至1978年,晋中服务业增加值从0.4亿元增长到1.8亿元,年均增长6.4%,比GDP年均增速高1.6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低4.5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相关领域改革稳步推进,行业准入门槛不断降低。1978至2012年,晋中服务业增加值从1.8亿元增长到380.8亿元,年均增长13%,比1952至1978年年均增速快1倍多,比GDP年均增速高2.5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7个百分点。1981年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2012年上升至39.9%。

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进入发展新阶段,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来培育和促进服务业新经济、新动能的发展壮大,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2012至2019年,晋中服务业增加值从373.1亿元增长到689.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长7.8%,高于GDP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0.9个百分点。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的比重达到47.9%,高于第二产业7.5个百分点。2020年以来,服务业受疫情影响略有下降,但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服务业经济持续恢复,2020至2023年,增加值从679.1亿元增长到813.6亿元,年均增长2.3%。

实力日益增强

贡献稳步提升

新中国成立75年,晋中市的服务业发展实力日益增强,对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吸引投资等方面贡献不断提升,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

改革开放前,晋中服务业基础薄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1978年,服务业对当年GDP贡献率仅为13.5%,低于第二产业96.8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企业、居民、政府等各部门对服务业需求日益旺盛,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升,2023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4.9%,高于1978年31.4个百分点。

同时,服务业就业人员占主导的就业结构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市绝大多数劳动者以农业为生。1952年,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62万人,占全部人员的11.2%;改革开放后,在城镇化建设带动下,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和新增劳动力进入服务业,服务业就业人员迅速增长。1978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提升至15.6%,1994年和2015年第三产业分别超过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2022年,全市从业人员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74.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5.9%,高于195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34.7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19.9个百分点,以服务业占主导的现代模式逐步形成,就业结构更加优化。

此外, 服务业投资在全部投资中逐步占据引领地位。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市90%以上的投资用于工业,服务业投资力度较为薄弱。1952年,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0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8%,低于第二产业90.7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后,全市产业发展的重心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带动第三产业投资稳步较快增长。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快于全部投资水平。1978至2023年,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8.3%,增速比全部投资高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稳步上升,在全部投资中位于引领地位。2023年,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6.2%,比1978年提高31.5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投资高16.5个百分点。

转型有序推进

结构日趋优化

新中国成立75年,晋中服务业实现了由行业门类简单、地区差异程度低、单一公有制向门类齐全、区域协调、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转变。

从行业结构看, 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物流成经济发展新支撑。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市服务业门类单一,以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体。截至1978年,全市传统服务业增加值1.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1.3%。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发展,全市服务业门类更加齐全,发展更趋均衡,2023年传统性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9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合计为36.1%,较改革开放前下降25.2个百分点。 物流业快速发展,2023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6250公里,比1949年增长了26倍;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81.6万辆,较1949年实现历史性增长;快递业务量完成9538.86万件,快递业务收入完成9.5亿元。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推广普及,互联网开始迅速渗透到普通大众日常生活中。2023年底,全市电信业务总量完成31.1亿元,是2000年的8.9倍。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态势正在加速成形,信息化成为经济新业态。2023年全市规上服务业全年营业收入总计400.1亿元,通过网站或APP实现的销售额总计6.1亿元,占比为1.6%。

从公共服务水平看,新中国成立75年,全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文化事业多姿多彩,截至目前,全市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103个,较1949年增加102个,公共图书馆12个,较1949年增加12个。教育事业生机勃勃,全部受教育人数802628人,是1949年的6倍。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各类卫生机构(含诊所和村卫生室)3501个、卫生技术人员23953人,分别是1949年的38倍和15倍。 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全市拥有各级体育机关12个,体育运动学校1所,体育场191个,体育馆131个。全市共有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348人,是1979年的58倍,有二级及以上裁判员199人,是1979年的5.4倍。

与此同时,服务业所有制结构日益多元。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6.8亿元,占全部三产的43.9%;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民营企业有171家,较2014年增加121家,占全部规上企业数量的72.5%,较2014年提升了13个百分点;规上民营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305.5亿元,较2014年增加287.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收入的75%,较2014年提升了50.2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卫志雄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北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