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太原清徐县杨房村:创新“1234”发展思路走出特色发展道路

时间:2024-04-17      来源:中北新闻网     


  醯头醋口,古村杨房。杨房村位于太原市清徐县城南部15公里处,以食醋产业、蔬菜大棚种植为主,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也是山西省“清徐老陈醋”专业镇的核心区域。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杨房村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温室建设“1234”发展思路,在推进产业富民带动乡村振兴实践中走出了具有杨房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111.jpg

  聚焦一个目标。杨房村锚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总目标,围绕“休闲、示范、高产、自动”四大功能,致力于拓展“科技展示区、果蔬栽培区、休闲观光区、特色杂粮区”,以带动群众致富、促进集体增收为目标,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产业一体化布局和设施一体化建设,确保实现千亩城郊农业示范区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


  促进两个增收。杨房村按照政策杠杆撬动金融资金、带动社会资金的发展思路,温室建设资金由“财政补贴+贷款贴息”“农户银行贷款+自筹”组成,大大减轻了农户负担。农户交纳2万元就能拿到温室产权,每栋温室不仅有近十万元的补贴,同时还能享受两年的贴息贷款,建成后由村集体统一管理,每年上交集体5000元土地使用费就能种植温室。截至目前,全村共有600余亩、146栋温室,温室单棚年收益可达5万元—7万元,农户除去土地租金收益外,通过入园打工、租种温室,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致富,村集体累计增收75.4万元,初步形成了农民增收、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双赢产业发展路径。

222.jpg

  “三位一体”运作。杨房村着力培育“三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联合体,实行“党组织+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村党总支带头引航把舵、制定发展规划、创新合作模式、打通难点堵点,同时负责土地流转、设施建设、产品营销等具体环节,聘请小队长对设施大棚分片管理服务;温室由合作社参与投标建设,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帮扶、劳务、种子、秧苗、农机作业、代购代销等全链条农事服务;农户通过租赁方式以生产种植获收益或把土地流转给集体得收益,形成了运转高效、联结紧密、互赢互惠的有机整体。

333.jpg

  实现“四个带动”。千亩城郊农业示范区的建设运营,可实现“四个带动”。一是带动土地流转,示范区建设以来,杨房村共集中流转土地1100余亩,有效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带动产业发展,在持续推进绿色高效种植农业的同时,大力建设葫芦园、种植四季果、开办农家乐,着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升产业附加值;三是带动返乡创业,设施农业的发展为不少村民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带来了机遇,带动了一批80、90后返乡创业,他们自学视频拍摄、剪辑,苦练演讲与口才、市场营销等能力,并把西红柿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分享到抖音及微信朋友圈“打广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园区采摘购买优质果蔬;四是带动技术示范,针对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活苦累脏、管理成本高、自然条件依赖性强等难题,通过争取智慧农业项目补贴资金,与周边村科技公司合作,为所有日光温室配备智慧控制系统,棚内安装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环境光强弱等监测和传感设备,农户通过手机App即可实时查看棚内画面和环境指标,并一键控制卷帘、通风、灌溉、水肥、打药、补光等大棚设施,一个占地1.6亩的棚平时只需一人打理,智慧耕作省时省力,作物生长周期也大大缩短,基本实现了温室大棚智能智慧化、高效示范化。

444.png

  杨房村的“1234”发展思路进一步带动了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价值的有效提升,也推动全镇服务业迈上一个新高度,催生出更多新的市场主体,真正让村里美起来、富起来、好起来。(罗阳)


责任编辑:刘政阳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北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